不用上班的生活是怎样的?

2024-05-18

1. 不用上班的生活是怎样的?

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很散漫的,因为找不到自己特别爱好去做的事情,也一直想找一个能让自己后半身可以消耗时间感兴趣的事情,可是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索,花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找到。期间也有两次由于无聊去上班了,可是一回到职场好像就脑子转得没那么快了,一下班倒头就睡,上班也变得好困,其实应该就是没调整回来,干了一个多月,就离职了。后来再找了份工作也是这样。对了,由于生活中很多朋友做生意的,所以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很多朋友也是随时可以约出来,很大程度上因为这样才不至于跟社会脱节吧, 总的来说,不上班的生活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无聊的,那些你曾经想过不上班会去做的事情,事实上你真有空了也不一定会去做的。但起码在我看来自然是比上班要强,我这个人没什么大的志向,就这样混沌一生我是可以接受的。

不用上班的生活是怎样的?

2. 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一种情况家里经济条件优厚,不工作也衣食无忧,颓废一些的人可能会整天吃喝玩乐虚度光阴,勤奋的人会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吧。
第二种情况是全职妈妈,虽然没有出去工作但是每天在家里忙得团团转,劳动强度不比工作轻松多少,有时还得不到理解。
第三种情况是退休的人,不用工作每个月按时有退休金,工作一辈子终于告老还乡了,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或者看孩子做饭,安享晚年了。
第四种情况自由职业者,脑子很灵活,眼光也敏锐,平时不工作,但是发现有可以挣钱的项目,会马上跟进去然后赚上一笔钱,然后接着不上班也有经济来源。


3. 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不用每天早上听闹钟起床
不用跟别人挤公交车
不用朝五晚九的生活
在上班的时候经常容易犯困,所以不用上班的时候很想睡很久很久,睡到自然醒的那种,很怀恋那种感觉!


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4. “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最近微博上
有一个很气人的话题
“不用工作的生活是怎样的?”
提问的人大概还在为生活奔波
回答的人却已经8年不上班了
有房,有门面
每月固定收入1万2左右
存款110万
你以为不上班的人
会很无聊吗?
不,你多虑了
新开的店,可以随时去打卡
然后就是“自己非常喜欢”的搓麻将
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肥宅
每周都会健身,也会出国旅游
至于电影、电视剧、综艺嘛
肯定都会看的
不然闲着也是闲着
还做得一手好饭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上班的
又还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只有跟朋友约约会
才能勉强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总的来说
不上班的生活
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但是
。
。
。
起码 还是 比上 班要 强
“不求名留青史
只求这样混沌一生”
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
整天浑浑噩噩
根本体会不到奋斗的充实感有多幸福!
太空虚太折磨人了!
求求你,让我代替你承受这样的生活吧!
有的人表面上风风光光
背地里连个工作都没有
来,继续一起感受下
不用上班的生活
一开始觉得也许会很无聊
然而我错了
简直太开心!
@巧若倩兮:
2010年大学毕业至今,没有工作过。
期间的生活大致是:
从画画新手,到跟着国内数一数二的教授学画画;
自学钢琴,到可以自我愉悦的程度;
读了很多文学、哲学、心理学的书,去年开始系统学习历史;
练瑜伽,被朋友说很适合当瑜伽教练;
朋友比较多,吃吃喝喝的,聊人生的,聊专业的,都有;
每年不定期出游,长途的会有2次;
我老公是个很有大智慧的人,对生活很宽容,对我更是。
至于为什么不上班?
啊!小我算什么?!
GO妹也好想把家庭利益
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啊
@落萧:
毕业后在家职业炒股5年了,严重脱离社会。长期宅着身体会比较弱,需要自己多健身。
好处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随时可以出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炒股
职业炒股还有个好处,就是买东西,对价格不是特别敏感。
我老婆最喜欢我炒股是因为,每天可以在家帮她收快递……
当然
并不是所有不用上班的人
都这么“没有上进心”
开着玛莎拉蒂来做前台的工作
也是大有人在
清洁阿姨拿出600万
拯救创业公司
家有5套房
环卫大爷干活
只是为了锻炼身体
名牌包包和衣服太多
不上班,我穿给谁看?
上班还能减减肥,挺好
家有三四栋别墅
无聊出来开开出租车
就喜欢和陌生人聊天
人不能闲着
总闲着就废了
看到这里GO妹心生一个疑问:
我们辛苦赚钱
不就是为了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吗?
既然已经可以过上舒服日子了
那为什么还要工作呢???
不过
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
如果缺乏自控力
有再多钱,也会坐吃山空
就像开篇举的第一个例子
他的存款收益
可能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速度…
那些嚷嚷着不想工作的人
当他们真正不再工作的时候
或许反而会进入
“忐忑地享受安逸,又羡慕充实的人”
的矛盾状态
所以,不要光羡慕别人
还是努力、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毕竟,大多数人
还不具备不上班的资本
而且,上班不仅可以赚钱
还可以让自己没时间花钱啊
主编:伍晓晴执行主编:黄莹责任编辑:阿诺

5. 再不上班怎么生活?

1.
房东现在有富二代星二代,还有拆二代,很多家庭由于拆迁一下就有了好多钱或者好多房子,想必...
2.
倒卖关系的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关系户,无论是黑道白道政府商界,没有他不认识的,那么大家办事第...
3.
靠救济的人这类人多是不上进,没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所以不工作光靠着国家的救济金过活,宁可...
4.
靠兼职的人有人不喜欢公司制度的束缚或者种种,选择了相对自由的兼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尝试...
5.
写作的人写东西的人最容易被人当作闲人了,因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伏案写字,能被你看到的

再不上班怎么生活?

6. 不工作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在AI人工智能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能够从事体力劳动的机器人越来越多,社会上不少的职业面临着人员失业危机,就业压力也很大。今年疫情原因,工厂停工停产已经有不少的人失业了,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有些人竟然自动的放弃了就业机会,待在家中。这种人我们今天称作啃老族,他们并不是被社会淘汰而是自动的放弃了角逐的机会。



啃老族,指不外出工作,待在家中啃老,一切花销全部来源于父母的一类人。这一类人有工作的能力,但却需要父母继续抚养,年龄大多在25至40岁之间,面对这一种失业群体,他们并没有焦虑和慌张,而是闲适、自在。有网友戏称他们这是依然在家里蹲大学进修。我记得这样一句话,堕落是一件使人快乐的事情。的确是这样,当人的乐趣越来越低级化、当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也就越来越容易满足,这时,幸福感就爆棚。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不管是就业者还是在校生都在家待了很长时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更是待了半年多。在家里的感觉并没有在学校或者说是社会好,因为家里会有一种舒适感和安全感,我们很容易放松自己,不努力不上进。但当你走出家门,你感受到别人的变化,这个时候开始焦急,这多半是有上进心的人的想法,而啃老族就会以此为借口重新逃回舒适圈。



曾经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年轻人不工作待在家里会怎么样?下面比较热烈的两种声音,一种就是会焦虑,会害怕被时代抛弃,急于外出工作或学习。另外一种竟然是认为不工作呆在家里很舒服,没有压力、能睡好觉、精神状态也变好了,并表示不愿再外出工作。发出第二种声音的人并不在少数,我相信能够说出这种话的人其中大多为家庭状况能够支撑其不外出工作的,但如果不足以支撑的呢?又将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压力。





还有一群人不得不在家无法外出工作,就是家庭主妇。我是很不赞成女孩子或男孩子在家做家庭主妇、家庭主夫的,首先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其次会逐渐失去话语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扪心自问,如果你的另一半不工作在家,时间长了你不会嫌弃他吗?

7. 不工作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真的不想上班啊。“ 也不知是因为冬天来了,还是年关将至,最近频繁的听到朋友对工作的抱怨。但大部分人也就只是抱怨一下,最终会因为“其实不管在哪上班都差不多”而接受现实般地继续工作下去。
但有一个朋友却让我吃了一惊。有段时间没见面,上周末见到她,我才发现,她居然还没有恢复工作。七个月前她因病辞职,当时状态很差,一脸黑眼圈,这次见面却看到她满脸都是元气。
她跟我说,她是在不工作之后才发现,原来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我于是产生了好奇,找来几个不工作的年轻人,想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就带来了我们今天的故事:

01.
“休假比工作需要更多的纪律”
橙花 女 28岁
那时候我失恋了,整个人像一下子被抽空了一样。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失恋绝对是一种重大意义的创伤。后来回过头看,是因为失恋,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工作状态。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可以做到不受影响的。
我是做互联网产品的,经常要熬到12点以后项目上线,本身压力就大,再加上我难以集中注意力,身心的折磨让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
很多朋友都劝我停下来,但一开始我真的不愿意放弃这份还不错的工作,而且自我批评很多,总觉得是自己心里承受能力太弱,怎么能因为一个男人就变得这么没用呢?谁没有分过手呢,怎么就我无法继续工作?
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大半个月,依旧不见好转,之前带的一个项目上线前又出了大篓子,思虑再三,我决定停下来一段时间,等状态调整好以后再重新上班。
于是我给老板提出了停薪留职3个月,这个时间,是根据我目前财务状况粗略估算出的,不工作也能维持基本生活。然后我为这三个月制作了一个任务清单,帮助自己走出失恋阴影。
在上班的时候,我们总会把假期想象得很美好,但我有过经历所以知道,到假期真正来临的时候,反而可能更有一种生活全面崩溃的感觉,抑郁的情绪反而变得更严重。
所以在提出请假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知道我要拿出像对待工作一样的计划和自律,来对待这个难得的假期。
计划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运动,我选择游泳和跑步,可以独立完成,强制性转移注意力,当你疲劳不堪的时候也就没有力气再去多想。二是强迫自己多做社交,与老朋友聚会,也多认识新朋友。
刚开始我会很抵触和人接触,只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每次都强迫自己去和别人交谈。当新的生活展开后,对过去的某个人的执念就会越来越淡。没想到我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从一些深层的交谈中获得了能量感——那是一种久违的满足和喜悦。
人真的是健忘的动物,很快,那个撕心裂肺的我就好像是上辈子的记忆了。
我现在已经重新回公司上班,有重获新生的感觉。人有时候也像一台机器,需要停下来修整,才能更好地重新运作下去。只是停下来的时候,必须认真去维修,而不是仅仅是停下来,否则等到的可能就只会是腐烂。

02.
“我是一个无法上班的人,
自由职业不是我的工作,
而是我的身份”
Jason 男 35岁
从我毕业开始工作起,我就一直都纠结要不要辞职,甚至,用我朋友的话说,辞职二字简直是我的口头禅。而且我还不光挂在嘴上说说,真的换了大概七八份工作。这折腾的从业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认识到了我是一个无法上班的人。
我不喜欢打卡。我不喜欢白天上班晚上休息,晚上工作效率更高,白天睡觉养精蓄锐不是更好。我不喜欢有时候明明没事还得坐在公司,浪费生命,一年就那么几天假期,凑来凑去……其实我觉得很多人心里都这样想,但只是习惯性生活,不敢打破规则,而我从小就是一个难以遵守规则的人。
认清这一点以后,就觉得不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和常规的工作难以匹配,无法妥协,所以我不再频繁地尝试新工作,而是开始做自由职业。听起来很酷,但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穷到揭不开锅。
我现在靠摄影和文字两件事为主要收入来源,前期主要以文字为主(因为我本身是文哲专业,所以写东西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大部分的公众号平台都有征稿信息,如果有爆款文章就会奖励更多报酬,而当你真正开始做这件事后,就会认识越来越多同样从事自由职业的朋友,而他们其实能帮助我拓宽自由职业的渠道。
我慢慢的不再局限于写字,去年开始,我去朋友的工作室里开始学摄影,和他们一起做旅拍的活,有空的时候帮朋友打理一下咖啡店,都是一些零碎的收入,但我却真正感觉到了舒适。
减少开支是一定的。我经常审视自己花的钱是不是必须的。我几乎完全改变了消费习惯,几乎不买品牌商品,也很少去餐厅吃饭。我觉得很轻松,不受物质限制,压力也就小了——其实活下来也要不了多少钱。
很多朋友都会向我打听如何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操作,而是认清自己是否合适。
如果你坚定自己就是放荡不羁爱自由,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承受不确定带来的不安和贫穷(对,穷是常态),你还需要一技之长足以谋生,毕竟,生存还是第一位。
真的有很多人都曾经做过自由职业的梦,但又因为害怕不确定、适应不了不稳定(工作时有时无,有时忙到炸裂、有时闲到蛋疼),重新回到了职场。真的能一直做自由职业的人,都像我一样:
自由职业不是“what we do”,而是“who we are”。因为我是这样一个无法适应循规蹈矩的人,我才会呈现出这样的工作状态。这没有好坏,甚至无法自己选择。我只是接受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03.
我提前完成了自己的“遗愿清单”
ycc 女 29岁
医生说我体内的细胞有可能病变的时候,我先是惊了一下,接下来,竟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
起初只是因为肚子疼去医院看看,没想到却被给了一记重击。接下来需要先用药观察,重新检查,做活检手术,再针对具体情况做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可能随时会死,也可能虚惊一场。
觉得如释重负是因为,那一刻开始我决定“骗”自己:我马上就要死了,我真的可以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度过。
第一个决定就是辞职,尽管公司很多人都劝我,可以先请假检查,确认了再做打算,但其实辞职这件事在我心里已经挣扎了很久,我不愿这辈子都做着这份体面又清闲的工作,却又一直舍不得别人眼里这羡慕的安稳,而这次生病正是一个让我下定决心的契机。
如果生命即将终结,我不要就此度过。辞职后一边做检查,一边开始制作自己的“遗愿清单”,不断加进去新的,完成的了就划掉,当我每划掉一个任务的时候,又多了一层完满。有的关乎家人,有的关乎朋友,比如给父母买一个他们最想要的礼物,重新回大学校园的图书馆逛逛等。
到确诊大概有四个月的时间,而这四个月却让我觉得充实得像过了四年。好消息是,最后拿到报告的时候,病情是药物就可以控制的,但我还是打算再过一段日子,把“遗愿清单”上一些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事情都去完成,之后再重新调整心情开始上班。
假借生病之名去做平时顾虑不敢做的事,说明我也许本就是懦弱又胆小的人。但这段时间却成为了我一生中宝贵而难忘的一段时间。原来提前把这些“不做一定会遗憾”的事做了,感觉是这么的好。我觉得我和身边家人朋友的爱都加深了。不工作的这8个月,很值得。

04.
“那一瞬间才发现,
自己拥有的足够多了”
大叔蔡蔡 男 32岁
我是在周一晨会上,接到妈妈的电话,告知我爷爷查出肺癌的事情,已经晚期了。妈妈让我有时间抽空回去看看爷爷,也算送老人最后一程。我想起以前奶奶离世,我只见到了奶奶最后一面,那时候她已经连话都说不出了,匆匆一面却总有很多压在心底的遗憾。
所以这次我决定请一段时间长假,彻底放下工作,回去帮父母分担一些,也多陪陪爷爷。
我家在西北,而我自读书开始就离家很远,一直在江浙一带,刚到家的时候,吹着干凛的风竟然有一些陌生的感觉,但这种陌生感很快在熟悉的妈妈做的饭菜中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安心。
每天中午给爷爷送饭,他已经没法自己进食了,我要一口一口喂完。吃完后医生开始换药,然后我陪他聊聊天打发时间。
在家里的感觉是没有什么可比拟的舒适。在这里,我不用担心交不起房租,不用担心冰箱里没有饭菜,不用担心病了没人照顾,也不用担心没办法陪着父母一天天老去。
回家后泡壶茶和爸爸闲聊,帮妈妈做点家务,或者就什么也不干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发呆。爸妈会问一些工作的情况,以前总觉得他们听不懂也懒得说,这下有时间了反而多了许多耐心,给他们解释自己在做的具体是什么,工作中的烦恼,在上海的那些他们不认识的朋友,我旅行过的城市,都一一讲给他们听。
回家前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段很难熬的时期,担心不在上海项目出问题,有数不清的焦虑和烦恼,没想到直到回到家我才真正感到心安。父母没有那么脆弱,世界更不会因为少了谁停止转动。
我在这段日子里重新感受到血脉相连的亲密和温暖。工作的世界是残酷的,没有人会为你停下来,你只能不断跟着人奔跑。但亲人的世界却是充满温情的,他们永远在等待着你。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时放下工作,真的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留一些给亲人呢?
你会发现,你需要的,其实你早就已经都拥有了。

05.
“说实话,我后悔了”
匿名
做咨询真的压力很大,频繁的出差,昼夜颠倒也是常态,我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所以老公一直都很反对我上班。为这事我们争吵过很多次,直到有次我直接晕在了地铁上,老公让我回家不许上班了。
这在所有人眼里似乎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的确,刚开始觉得特别爽,睡到自然醒,是一种久违的轻松。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空虚带来的焦虑淹没了。
最害怕早上醒来的时候,家里空荡荡,觉得日子过的没有意义。我也试着给自己安排一些事情,比如旅游,看书,上舞蹈班,这些事情稍微缓和了我没事做的烦恼,但却没办法解决我和丈夫关系上的断层。
不工作时,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等老公下班回家,想和他说话,让他陪我出门,可这的确不切实际,他忙了一天需要休息,而我却是休息了一天正想折腾,一来二往矛盾和争吵就多了,我忍不住抱怨,觉得他不爱我了。
刚开始他还会稍微哄哄我,后来习以为常也就任由我在一边抱怨,而当一个人的发泄根本被无视的时候,那种情绪只会越演越烈。其实很多时候,情理上我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却难以克制,而这就导致我们的婚姻,因争吵带来的裂痕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不敢跟他吵,我发现自己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竟然感到有些卑微。
我现在在家快两年半的时间,这种焦虑的失望感比工作更让我感到压抑,无处诉说。所以最近我还是在打算重新工作了。说实话,不工作这个决定,我很后悔。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工作”对每个人来说的意义还是不同的。真正彻底地开始休息以后,生活会因为性格,抗压能力,现实环境等许多因素变得各不相同。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工作和其他许多事一样,给个体提供了一种社会性的框架。人们总以为自己逃避框架的约束,但事实情况是人只有在框架中才能更好地享受自由。
我特别认同前面一位受访者说的,自由职业不是一种工种,而是一种身份。只有少数拥有这种身份的人,能够以这种方式生活下来。这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体差异而已。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工作,是因为在工作中,我们的人性被抹去了,我们被异化成了机器上的零件。这给人造成极大的不适。而我们想提倡的,则是始终怀着人性去工作:你选择它成为你生活的一个部分。
到最后,我们都需要找到一种让工作融合于生活的方式。不存在什么工作生活之争,我需要把我整体的生活变成我能够过下去的样子。与其不断为工作勉强自己,然后积累到某一天爆发,不如调节自己的节奏,及时休息,哪怕每次休息不多的时间,却能让你始终元气满满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以上。
KY作者 / 47
编辑 / KY主创们

不工作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8. 说说看,不需要工作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每天六点起来给父母孩子做一份精致的早餐,搭配好营养,然后叫父母孩子起床,悠哉悠哉的看他们香甜的吃着这一天第一顿饭食,然后缓缓的收拾自己和孩子,送孩子不慌不忙的上幼儿园,一路上陪孩子唱一首歌。送完孩子回来,陪父母打个太极、逛个菜市场,缓缓的收拾屋子,不用上班不用赶时间,然后浇浇花,收拾收拾花草,悠哉悠哉的给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吃完午饭,陪父母聊聊天,消消食,然后睡一个自然醒的午睡,下午洗一天换下来的衣服,准备几块精致的自己做的低糖点心,躺在种满花的阳台上,边喝下午茶边看自己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