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是如何发展国内经济的

2024-05-18

1. 日本战败后是如何发展国内经济的

二战战败后,日本经济为何可以快速崛起?

日本战败后是如何发展国内经济的

2. 日本的成功崛起对中国有何重要启示?

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由于重工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内循环的特点,很少提供最终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利润,日本政府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帐面亏空,现金、存款、国债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上层与人民同甘共苦,绝不先富。...战败虽然使日本丧失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财富,但人才犹在,希望犹在。大和战舰虽然沉没,但曾经建造了大和战舰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物质财富可以被摧毁,但近百年工业化历程积攒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剥夺的。
 
启示之二: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道奇计划之道奇也,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即道奇之杰作。“这个汇率出台后,日本便以这个汇率作为日本经济活动的中心。这一汇率稳定了日本的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日本的出口,复兴了日本经济。”(吉田茂语)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日本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对本质工作均抱着尊敬态度。”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态。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正是今日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基本精神。
 
启示之三: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3.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问题

中国的经济和日本的经济有高度的依存度。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是现在两国经济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日本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内长期的通货紧缩,日元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对于外向型经济的日本来说极大的不利于产品的出口,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加剧,人口每年都在减少,国内的市场越来越小,加之主要出口地欧洲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与中国的领土矛盾,导致最近些年出口一直在下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现在经济处于一个停滞的状况,现在日本政府负债很高。
中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长期一直处于国际市场的最底端,几乎所有的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绝大部分的利润都是外国企业创造,近些年来人口不断的老龄化,劳动力开始缺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世界各国的工厂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南美洲和东南亚转移。中国近些年来一直承担着世界各国的加工工厂的角色,产品主要外销各国,由于主要贸易对象经济不景气(和上边的日本一样),出口遇到困难,只能转向国内市场,但是国内贫富差距巨大,上层消费有限,下层不敢消费,房地产吃掉了大量的未来消费力,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一个经济放缓的时期。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问题

4. 日本经济对中国大陆有多大依赖

1、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程度是很高的。
2、离开了“中国制造”,日本也好,美国也罢,民众的日常生活将陷入困境,这是某些美国人和日本人自己亲自做的实验,比如,买生日蜡烛,买个锅,几乎没有他们本国产的了。
3、中国在真正成为强国的道路上,除了载人航天之外,很有很多东西需要发展上去。
4、国内任何一个牌子的手机,它使用的日本产芯片都不低于30%,再比如摄影相机基本用到的就是佳能和尼康及索尼。计算机和数码的芯片半导体等全世界都用日本的。国产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核心技术都要依赖日本的技术。

5.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二战之后日本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经济迅速崛起,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强大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当时有美国报纸评论 世界上唯一侵略过两次美国本土的国家就是日本,第一次偷袭珍珠港。第二次就是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当时大量日本商人控股美国银行,收购美国企业。当时华尔街很多企业背后的老板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日本人。
  我就简单概括的说一下当初日本经济萧条,要细说的话太麻烦了。
  当时日本和现在的中国一样是以出口制造业为主的主导的经济体,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与德国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和马克升值。(这与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做法何其相似,不过操作手法要比当时对日本复杂得多!)结果日本出口制造业迎来大萧条,民众为了手中日币保值,大量热钱投入日本地产 股市 艺术品等市场,加速了原本就存在泡沫的日本诸多市场的爆破,当然美国在这期间也没少“帮忙”。  最后各种泡沫一个一个接连的破碎,迎来了日本失落的10年!
  不过日本就是日本,现在日币依然是 世界三大货币之一。日本的经济地位不容撼动!
  虽然我们前几年取代了日本成为GDP 第2 但是 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   我们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我们GDP人均收入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我们的工业结构相当于日本四十年前的水平,我们教育相当于日本八十至一百年前的水平。我们曾经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国家经济已经大幅放缓!我们的国民赢来了为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未来的中国将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不但要警惕华尔街的经济入侵,还要面对国内的种种问题。 啊忘了说   华尔街已经对咱出手了~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6. 日本经济如果复苏了,对中国是利大还是弊大?

首先,日本经济复苏造成了国际贸易需求结构的悄然变化,中国经济可能因此遭遇贸易环境恶化的尴尬。在全球经济增长日趋稳健的背景之下,如果将需求总量看作一个整体的蛋糕,那么日本经济复苏引致的需求抢占效应势必会带来新的蛋糕分配问题。日本制造在经济复苏大潮下将对国际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欧美国家不得不面对内部需求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局面。在新一轮的日本攻势之下,欧美国家内部保守行业势必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疏散很可能通过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强得以实现。而近来广受争议的中国贸易产品将在发达国家市场争夺战中无辜地被推上贸易博弈的风头浪尖。
  此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番经济复苏之中最大的一个疑点正在于进口需求的疲软无力和变化无常,在连续数月顺差之后,日本竟然在1月出现了反常逆差,随后在2月又立刻发生反转,相比出口,日本进口虚弱而又敏感,这对于总量较大的中日贸易而言又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来源。无论如何,在日本的经济崛起之中,国际贸易环境将发生众多变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中国经济可能因此受到不容小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其次,日本经济复苏引致了国际货币环境的时代交替,中国经济可能因此面临较大的政策困境。经济复苏之下的内需增长稳定、工业投资激增让日本政界和经济界达成了一致共识:通货紧缩渐行渐远,走出零息时代的时机业已成熟。近来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财政金融大臣与谢野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纷纷传递了支援加息的资讯,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表示:由日本央行来决定何时转变其长达五年的反通缩货币政策。种种迹象表明,日本货币政策转向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3月8日、4月10~11日、4月28日和5月18~19日的某一个利率会议上,日本央行势必将做出首次加息决策。在与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中央银行的遥相呼应之中,日本话别零利率的十年之痒将最终确定新一轮全球货币紧缩的主旋律。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一个守望复苏的负利率时代之后,将迎来一个稳健前行的中利率时代。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在这股即将确定的全球性货币紧缩大潮中将深受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全球性货币紧缩背后潜藏的通胀压力也给中国货币当局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目前的物价状况较为稳定,但长期保持低利率势必会给通胀滋生培育温床。在汇率政策方面,世界利率水平的全面提高势必会造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剧烈变化,这种不确定性较强的国际货币环境将会给中国汇率改革的有序进行造成冲击,而且,利差的扩大有可能带来中国境内的资本外流,在2005年FDI增长出现下降的背景下,这种资本外流不仅会让中国经济增长遭遇贫血尴尬,更会让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最后,日本经济复苏增强了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人民币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可能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新年以来,亚洲货币单位(ACU)即将推出的消息不胫而走,亚洲货币一体化很可能在3月或稍后迈出标志性的重要一步。虽然较长时间内亚元的诞生还是如水中望月般遥不可及,但亚洲两大经济体日本和中国对亚洲货币一体化主导权的潜在争夺已经拉开序幕。毫无疑问,博弈之中的主动性提升对中国而言是不无裨益的,既能加强人民币在亚洲货币中的话语权,也能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且有助于中国同区域内各国经贸关系的加强。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实际上拥有争夺主导权的能力,1997年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让中国赢得了尊重,而且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很具有说服力,中国的贸易结构相比之日本也与其他亚洲国家拟和度更高。但必须承认的是,货币一体化过程主导权的决定最主要的还是看各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中国汇改的稳健进行虽然给人民币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望,但相比更为成熟的国际主流货币日圆,人民币的货币地位还并不高。而日本经济复苏必将带来日圆的长期坚挺,这无疑给日圆在博弈中赢得了更多的制胜砝码。因此,从长期来看,日本经济复苏将对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带来很大影响,人民币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和挑战。

7.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让人感到惊讶,那么,,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吧!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  措施  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 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3. 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为了立足国际市场,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与干预经济的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
         
         (三)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20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在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一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1962年内,包括石油、煤炭在内,日本实现了产品88%的自由化。1964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8月,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8. 后日本经济仅十年就实现腾飞,为啥忽视了这个因素?

提及日本发展,很多人惊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并实现腾飞。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大肆侵略的同时,国内经济也受到重创。日本战败前夕,国内工厂大多面临原料供应不济的困境,产量不及平时的40%,其经济已无法维持国计民生。用当时日本财政官员的话说,如果再熬一个冬天,“国内只会剩下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即便是投降后的第一年,日本主要生产指标也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战后日本经济似乎进入了油尽灯枯的境地。


然而,这仅仅是个不好的开头,没多久日本很快进入了经济恢复期,并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腾飞。
大家都知道,战争容易重建难。战后日本为何如此之快地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呢?


普遍的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战后日本进行了农地、解散财阀及禁止独占、劳动民主化等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二是美国的扶植。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战争特需采购,日本工业出口由此得以发迹,并很快就呈现出了“朝鲜战争特需景气”。三是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四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积极培养人才。


上述原因虽然不可或缺,但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也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日本侵略战争本身。换言之,日本通过侵略战争完成了一定的积累,这种积累为日本战后恢复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本通过战争完成了积累。二战期间,日本不仅在中国抢夺财富,还将侵略触角拓展至整个东亚、南亚地区。期间,大量的资源、产品、珍宝以及无数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被运回日本。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恐怕连日本人也难以说的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二战期间日本本国的财富非但没有消耗,反而大幅增长。一项统计表明,1937年到1944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DP)从67亿美金增长到175亿美金,几乎翻了三番。
二是日本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日本向来注重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战期间,更是对工科技术人才选择性的保护起来。不同于文科生和没有文化素质的人员要到前线作战,数以万计的工科生及专业技术人才则留存国内,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保存了实力。


三是日本没有过多的进行战后赔款。战败后,日本理应进行54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而实际上日本前后一共支付了22.3亿美元,仅菲律宾和印尼分得大头,中国、美国、英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日本而言,这种处理无疑宽大的。事后证明,赔款并没有过多地拖累日本经济的复苏。